毕节是珠江发源地,广州是珠江入海口,共饮一江水点赢通,穗毕情谊长。
结合毕节所需,衔接广州所长。广州认真落实粤黔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部署要求,加强两市发展战略、产业科技和市场供需对接,高水平推进共建产业园建设,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抓好消费协作、文旅协作、劳务协作,持续加力教育医疗社会帮扶,不断提升对口协作质效,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谱写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9月6日至9日,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率市党政代表团赴贵州毕节市、安顺市、黔南州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并看望慰问广州援黔干部代表。南方日报特推出穗毕同心系列报道,讲好两地合作佳话。
盛夏时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的古茶园焕发蓬勃生机。2025年,随着广州市天河区72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注入,七星关区茶场土壤改造、提质和重点宣传推广,力促产业链迭代升级,这片承载百年贡茶荣耀的土地正经历一场从“小散弱”到“集聚强”的深刻变革。
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太极古树茶产业园全景。
点赢通
种业共研,育强“古茶芯片”
毕节市七星关区是贵州的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所产制的“太极茶”就已成为中国名优茶叶,在清朝时期曾为“贡茶”。
在天河区技术支持下,引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改良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资源与育种研究室主任吴华玲研究团队和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会长陈栋研究团队,设立“七星太极古树茶树研究专家工作站”。目前已筛选出5个最适制红茶的优质单株,完成103份种质资源的扦插繁育与生化检测,为古茶资源保护与新品种选育铸造“种业芯片”。
技艺传承,锻造茶业精兵
制茶技术是茶叶品质关键,结对两区加强技术共享,充分发挥广东省茶叶研究所制茶技术优势,不断提升七星关古树茶制茶技术。《太极红茶地理标志品质标准》等系列专著成为品质保障金标准。两届制茶师培训班培养出15名中级制茶师、20名高级制茶师及1名二级技师,夯实产业人才根基。标准化工艺更助力“七星太极古树红茶”屡获“茶王”等国家级殊荣。
品牌出山,香飘湾区市场
市场开拓持续发力。天河区在穗设立“贵州太极古茶”专柜,联动电商平台开辟线上专区,推动产品覆盖北上广深等20余个省市。2024年,粤黔协作·贵州省茶叶博物馆毕节馆开馆,成为文化展示新窗口。2025年品牌推广季火热进行,古茶文化正加速“出山入湾”。
太极古茶联农带农,带动村民采茶就业。
四载协作深耕,天河区累计投入3903万元帮扶资金,以“种业共研、技术共享、市场共拓”三大引擎激活产业。目前七星关区古茶树存量超30万株,“太极古茶”品牌带动4000余户茶农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昔日的深山瑰宝,正蝶变为富民强区的金色名片。当地茶叶的核心产区亮岩镇太极村2024年发放茶农分红101.79万元,更是实现“资源变资产、茶农变股东”的转变。
随着东西部协作向纵深推进,按照“七星关所需,天河区所能”的原则,以茶产业为“点”,七星关区将继续借力广东科技与市场资源,让千年茶韵在新时代续写乡村振兴的醇香篇章。
南方+记者 柳时强
通讯员 郭锋点赢通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